廉洁家风故事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涵育民风、官分的基本单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著名法国作家罗兰也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人的一生中,家风的影响会伴随其终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古代诗词里面不乏对回乡时情景的描写,纵然物是人非,可对家乡的眷恋却没有改变,是乡音?是亲友?是父亲的一声叮嘱?还是母亲的一道家乡菜?亦或是留恋儿时星夜谷场边乘凉时长辈的醇醇教导?讲那过去的事,未来的你,家风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进我们的血液和骨骼。“家风是什么?”难住了无数人,当时我就问我自己我的家风是什么?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小时候晚饭后坐在小板凳上听长辈讲故事的情景,听妈妈讲“大锅饭”时期的苦和甜,听爸爸说不好好上学的后果,还有穿插其中的好多好多的“规矩”,比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等。他们是这么教导我们的,而自己也会注意这些,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来影响我们,时至今日,昔日的教导依然历历在目。比如说小的时候爸爸说吃亏是福,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占小便宜吃大亏,老人教导的东西都是我的人生指南,我也将爸爸妈妈教育我的话教育我的孩子,这就是一个家庭的传统,这就是家风吧!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家风,这是责任。只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而当时的他们,在我眼中不仅是给我衣食的监护人,更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他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在无数次的叮嘱和唠叨当中,在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下,家风,是哺育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扶持,更是我们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